「你是个好主管吗?」 听到这个问题,你也许会回想一下每天与部属互动的状况。
你自认不是什么坏蛋,通情达理、也不会一天到晚逼部属加班,他们应该不会讨厌你吧……只是,有时候你对部属的要求标准有点严格。不过,部门业绩年年达标,大家也都得了甜头不是吗?况且,你相当能干,一人能抵三人用,为你工作的部属总是很轻松。
所以,你应该做得不错吧?不过,这样就能算是个好主管了吗?
改善部属工作习惯,主管责无旁贷
无论你觉得自己够不够好,都必须正视一项重要的讯息:你的管理行为,对部属将会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。
根据瑞典学者研究指出,工作者拥有一位好老板,将可降低至少20%心脏病发的机率;如果跟着同一位老板4年,心脏病发的机率更可降低39%。另一项对美国上班族的调查结果则指出,工作者会选择离职,通常并不是为了离开公司,而是为了摆脱坏主管。
在职场上,主管有权开除不合乎标准的员工。然而,当部属面临不适任的主管时,却无法炒老板鱿鱼,只能默默承受,直到耐性耗尽的那天黯然离开。就组织而言,好员工是很有可能为了「开除坏主管」,连带「开除了你这家好公司」。
而一个好主管,究竟该做到哪些事呢?
许多人都以为,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将公司高层的指示往下层传、使唤部属帮他做事。不过,英特尔(Intel)前总裁安迪‧葛洛夫(Andy Grove)却在《葛洛夫给你的一对一指导》书中指出,这是错误的观念,主管真正的职责是「为部属的工作增加价值」,也就是,主管必须想办法改善部属的工作习惯、方法,甚至调整部属的工作内容,做更有效率的生产,提升团队产出的质与量。
掌握八诀窍,让部属乐于为你效命
一个主管若无法使部属愿意为他效命、建立有生产力的关系,就不能被称做好主管。要达到这样的成果,主管必须确实做到以下八件事:
1.发掘部属强项:
提及「主管」,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,往往是主管开骂的景象。其实,一个称职的主管除了注意部属缺点,更需要了解部属的优点,才能适才适所、将对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,以发挥更大的生产效能。
2.与部属分享资讯:
在传统的观念里,组织营运的成本、获利、销售额、策略目标等资讯,都被视为最高机密,结果导致搞不懂公司想做什么的员工,无心于工作。其实,将营运面的重要资讯分享给员工,使他们了解公司的使命、清楚该为何而战,反而能激发更多的责任感,对工作负责。
3.倾听部属心声:
想像你正在会议上表达意见,却遭到他人打断,你势必感到相当沮丧,甚至会痛恨对方,并且发誓不要再跟他说话。可想而知,经常打断部属说话的主管,也无法赢得部属的信任与尊重。唯有放下成见,愿意闭上嘴巴、聆听部属心声,主管才能对员工产生影响力,创造更大的绩效。
4.保护部属:
除了将工作任务交付给部属,在部属执行任务的过程中,如果遇上任何阻碍,主管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跳出来排解,或者适时争取部属应得的权益。举例来说,如果在部属工作时,有高层介入、顾客骚扰、或公司内浪费时间的无效率会议,主管都必须跳出来制止。有了这样的担当,不仅能使部属专心在眼前的工作,主管也可赢得满堂信赖。
5.清楚设定目标:
许多主管都以为,设定目标就是「交代部属做事」,然而,指派任务只是目标设定的第一步,管理大师肯‧布兰查(Ken Blanchard)在《一分钟经理》提到,主管还必须确定:部属已清楚什么是「好的结果」,以利事后对工作绩效的查核与回馈。此外,设定目标也能预防双方对「该做的事」认知不一致,创造有效率的生产行为。
6.赞美部属:
部属对工作的热情,来自他是否能从中获得成就感,而员工最大的成就感来源,就是主管的「赞美」。在部属照着原先设定的目标努力,并达到所谓的「好的结果」时,主管就要立刻给予回馈,使部属了解自己做对了,往后也能拥有更好的动能,继续努力做出对的事。
7.斥责部属:
评估部属努力的成果时,如果发现他并未达到设定目标时所说的「好的结果」,主管也要立刻给予另一种回馈:「斥责」。斥责是针对事件、不牵涉人格的指正,它必须在部属犯错的当下执行,让他知道这是严重的错误,才能有效预防再犯。如果主管不立刻斥责,只会姑息不良的工作方法,让错误一再发生。
8.授权与赋权部属:
在职场上,能力出众的工作者容易先被拔擢,但是当上主管后,由于部属能力往往低于主管自己,许多主管因而不敢放手让部属做。其实,主管的任务在于提升团队的总产出,因此,主管更需要授权,才能拥有充分的时间,拓展新业务、协助部属成长,让团队产出继续增值。